年内首现股基发行失败!10只“折戟”基金,到底“失败”在何处?
近期市场波动明显,折戟新基市场也并不平静。年内
4月28日,首现失败同泰自主创新基金正式公告发行失败,股基这成为了今年以来首只失败的发行股基产品。
算上同泰自主创新,只基年内已有10只“新基金”未能正式“降生”。底失
在基金公司和渠道投下资源后,败何基民按下申购指令后,折戟一只新发公募产品最终无法成立,年内仍然让各方“多输”的首现失败事情。
也因此,股基分析一只公募基金是发行如何“失败”的,变得非常很重要。只基
01
同泰自主创新“发行失败”
根据相关公告,底失同泰自主创新基金是于2022年1月28日开始募集的,原定募集期限为3个月,至2022年4月27日为止。
不过,4月28日该基金公告,至4月27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该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见下图)
值得关注的是,该基金在今年3月份时,曾发布延期募集的公告,把募集截至期延长近一个月。但即便如此“挣扎”,最终仍未能改变该基金发行失败的命运。
02
年内已有十只“发行失败基金”
由此,同泰自主创新也成为年内第十只未能发行成功的基金。
从今年2月开始(以失败公告公布为准),业内陆续有纯债基金、指数基金、偏债混合、偏股混合等多个基金品种遭遇“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窘境。
从募集时间看,其中不少产品最早在2021年11月即启动发行,但最终几经努力,都未能完成合同生效的要求。
03
多数“失败基金”源自中小公司
从上述出现失败案例的公司来看,多数失败产品是由中小公司发起的。业内非货管理规模排名前20的大中型基金管理公司,很少涉及。
这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目前基金管理行业中,大型公司和中小公司对发行资源掌控能力的极大差异。
事实上,过去半年内,业内规模排名更靠前的基金管理公司如易方达、汇添富、南方、广发、华夏等也都有发行过新产品。
从掌握发行时机看,大型公司和中小型公司的差异度并没有那么大。
但从调动发行资源,对渠道进行宣贯引导,乃至帮助旗下产品低位募集成功方面,大型公司的能量要强的多。
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大型公司比较少参与到这种尴尬的失败情况中来。
04
“销售渠道”也有偏爱
另外,从发行时间和档期看,中小基金的产品也更加不容易得到渠道的偏爱。
以此次同泰自主创新为例,该基金原先约定的发行期只有2个月,最终是在首个基金募集期不顺利时,才勉强延期到近3个月的。
这和不少大型基金公司一开始就用足3个月的募集期相比是很明显的差异。
这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显示了目前业内的一个现状。即中小基金公司要“出人头地”实在是很难。
莫论本身对人才的吸引力就小,而且即便有了人才,拿下了产品批文,但募集时机一旦不对,也会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果。
05
不妨多尝试“发起式”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小基金公司的基金业绩,还是有一些能够做的出来的。
历史上看,公募基金冠军一半来自大平台,另一半则来自中型基金公司。所以,相关公司的产品并非一点希望也没有。
毕竟公募平台还是有限,如果机制理顺,还是能够吸引到一些综合能力比较强的投资人才的加盟的。
其实,中小基金公司不妨尝试“发起式”基金,这类产品初始募集规模较小,只需要管理人有部分投入即可成立。
而日后一旦有业绩,仍然可以通过向机构营销,在渠道做持续营销等方式逐步做大规模。这条路虽然慢,但或许更加可行。
本期责任编辑 杨帆
- ·唯品会第三季度净营收216亿元,营销支出同比下降53.9%
- ·翔楼新材刚上市就收问询函:实控人低价分股票又收“大红包”,利益输送?
- ·做长期正确的事,中信保诚基金荣获“金牛卓越回报奖”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盛松成:目前中国进入降息周期的可能性不大
- ·我国用于载人登月的新一代载人火箭将于2030年前完成研制
- ·欧盟委员会主席:计划采取紧急措施遏制电价飙升
- ·QFII、RQFII投资领域有望扩围 油脂油料期货期权或率先引入境外交易者
- ·上海电力间接控股子公司环境违法被罚14万元
- ·中国和卡塔尔都宣布了!27年!
- ·奥园变更受托人 郭氏家族信托背后的财富面纱
- ·精耕细作,厚积薄发,国泰基金荣获两项金牛奖
- ·武汉:48小时内未做核酸健康码将赋灰码
- ·遭遇高瓴清仓式减持 良品铺子却走出“准地天板” 啥情况?
- ·2022年金牛奖名单揭晓,易方达获7项大奖
- ·公安部印发规定:明确公安机关核查有组织犯罪线索具体程序
- ·“菜刀拍蒜断裂”后,张小泉市值腰斩,净利降两成…营销不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