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资管子公司获批 还有9家券商等待中
炒股就看,中信证券资管权威,公司专业,获批还及时,家券全面,待中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中信证券资管
每经记者 陈晨 每经编辑 叶峰
“券商一哥”设立资管子公司事宜在2022年末有了结果。公司
2022年12月30日,获批还证监会披露了《关于核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家券批复》。据该公告,待中证监会核准中信证券通过设立中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资管)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中信证券资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公司中信资管也是获批还2022年内获批的第四家券商资管子公司。此外,家券截至目前,待中行业还有9家券商拟设立资管子公司,其中、、、为2022年以来发布的相关公告。
中信资管获证监会核准
中信资管注册地为北京市,注册资本为10亿元,业务范围为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不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委托投资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和职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以下合称养老金业务)。因此,证监会还核准中信证券自身减少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养老金业务除外),且不得作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从事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取而代之的是,核准中信资管作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从事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中信资管应当严格按照《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从事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
2021年2月,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拟出资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同年11月,证监会接收了材料。2022年7月22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中信证券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的反馈意见。如今证监会核准中信证券设立资管子公司。中信证券历时近2年终于如愿。
对于设立资管子公司的原因,中信证券曾表示,是为更好把握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机遇,拓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深度和广度,做大做强资产管理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信证券作为“券商一哥”,其资管业务引领证券行业。中信证券2022年中报显示,资管新规下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包括养老业务、公募大集合产品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份额约16.79%,排名行业第一。另外,中基协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中信证券私募资管月均规模为1.19万亿元,稳居行业首位。
资管子公司扩容至25家
实际上,中信证券是2022年内第四家被核准设立资管子公司的券商。在此之前,2022年7月和11月,、证券、万联证券先后被核准设立资管子公司。如今随着中信资管获批,券商资管行业迎来第二十五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到,随着资管新规的发布与实施,证券公司通道类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大幅压缩,强化主动管理能力已成为证券公司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关键。2020年7月31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相关配套规则,公募基金业务已成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转型的重要发力点之一。此后,越来越多的券商陆续发布公告拟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并积极准备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申请,中信证券便是其中之一。
据记者梳理,目前券商行业还有、、华创证券、、、国联证券、国信证券、华安证券、长城证券9家券商正在推进设立资管子公司事宜,其中后4家均为2022年4月后发布的公告。
长城证券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结合大资管业务统一监管政策导向,公司设立资管子公司是获取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的必经之路,将保障两只大集合产品的顺利转型。同时,设立全资券商资管子公司是落实差异化经营、延伸资产管理业务链条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板块实现集团化运营;也是实现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中资产管理业务目标的必然要求,将为公司公募REITs业务发展提供巨大助力;有助于适应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格局,满足高净值客户投资需求;亦有利于实现业务隔离,降低风险,避免各类利益冲突。
- ·高盛:明年Q2美联储或将暂停加息,铜等大宗商品将获提振
- ·1499元/瓶的定价规则,被酒行业给玩坏了
- ·旅游目的地增多 五一出境机票价格同比降51%
- ·如何成为全球最赚钱对冲基金?从做好天气预测开始
- ·太古股份公司B11月23日耗资457.95万港元回购50万股
- ·两单新能源REITs项目获批 预计融资超百亿元
- ·贵金属:加息预期持续升温美元和美债收益率走高 贵金属小幅走弱
- ·“宏图第三篇章”谜底即将揭晓,特斯拉能否坐稳新能源汽车霸主宝座?
- ·央行、银保监会: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
- ·欧洲央行加息预期也爆表了?高盛预计还要至少加息125个基点……
- ·3月金价走势预测 出现这一条件可考虑买入
- ·突发!重要子公司产线停产整改,影响多大?有股民先慌了
- ·增产石油以缓和与美国关系?沙特否认
- ·全国政协委员李孝轩:建议对密室逃脱和剧本杀立法
- ·“亚洲最大廉航”杀回中国了
- ·礼来所有胰岛素降价70%,国内胰岛素市场由于集采的实施,降价幅度多超过50%,胰岛素厂商也告别高利润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