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再加息,专家表示难解经济之困
当地时间10月27日,欧洲欧洲中央银行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央行决定再次加息75个基点。再加这是息专自今年7月以来欧洲央行的第三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多达200个基点,家表解经济区的示难利率水平已经达到了近13年来的高点。然而,欧洲欧元区的央行通胀率却不降反升,欧元对美元汇率也在低位徘徊。再加对此,息专欧洲经济学家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家表解经济欧洲央行加息难解欧洲经济之困。示难
欧洲中央银行行长 拉加德:欧元区的欧洲经济活动很可能在今年第三季度显著减速,预计在今年余下几个月和明年年初,央行欧元区经济活动将继续下行。再加
正如拉加德指出,欧洲经济在今年年初短暂复苏后,今年下半年便陷入低增长,有些国家甚至跌至衰退的边缘。其主要原因就是能源价格飞涨导致的高通胀以及供应链紧张。为此,欧洲央行在今年7月决定加息,意在遏制欧元区屡创新高的通胀率。但从过去几个月的数据来看,欧洲央行加息不仅未能发挥抑制通胀的作用,反而加重了部分国家的债务。
经济学家 迈尔:欧洲央行采取了行动,但它的行动也受限于部分国家高负债率的这一现有问题,如果利率上升过多,这些国家就会面临偿还难题。
经济学家指出,作为欧洲统一货币的欧元曾经发挥了欧洲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但受到美元的强势打压,欧元如今反而成了拖累欧洲经济下行的又一负担。
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教授 勒歇尔:欧元贬值可能是欧洲经济的另一个难题,因为人们对欧元的稳定性失去了信心。
经济学家 迈尔:欧元区的经济形势已经转变方向,在欧洲通胀不断走高的同时,欧元也在不断贬值。
目前,欧元区国家内部对是否继续加息已经出现分歧。按计划,欧洲央行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将在今年12月举行。
新闻观察丨美国霸权多次引发危机打压欧元
1999年1月1日,欧元作为记账和转账货币启动;2002年,也就是20年前,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流通,并取代欧元区各国货币。单一货币流通给欧元区带来便利和繁荣,成为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标志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力量,欧元也曾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形成了对美元霸权最大的潜在挑战。但是长期以来,美国多次在欧洲生乱,打压欧元。
1999年,欧元正式发行后不到3个月,美国主导的北约就发起科索沃战争。曾任德国波茨坦大学欧洲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所所长的保罗·维尔芬斯指出,这场战争不仅在南联盟造成人道灾难,也导致欧元持续贬值,动摇了国际资本对欧元的信心。
在1999年底,欧元对美元汇率跌破1欧元兑1美元的平价水平,在2000年至2002年期间,汇率在1以下。2002年欧元货币开始流通后,欧元对美元汇率逐渐恢复至平价水平,之后欧元汇率继续升值,在2008年间曾上升到1欧元兑换接近1.6美元的历史高位。但此后,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等经济担忧蔓延,欧元对美元汇率呈不断下滑态势。
2009年10月希腊政府曝出债务问题后不久,美国的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欧债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此后,夸大危机、唱衰欧元的声音在美国此起彼伏。欧债危机使得欧元大幅下跌,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面临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直到2013年才开始复苏。
今年3月以来,美联储因通胀高企等因素连续收紧货币政策。由于同期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紧缩步伐远落后于美联储,美欧利差不断加大,导致更多国际资本从欧洲流向美国,加剧欧元下跌趋势。而此轮欧元汇率下跌的更深层原因在于,俄乌冲突严重冲击欧洲经济,市场对欧洲经济长期前景担忧加剧、信心不足。俄乌冲突升级的根源,是美国为维护霸权私利,在欧洲蓄意挑动冲突对抗。美国企图推动俄乌冲突升级,既可以打压俄罗斯,又能通过制造欧洲地区动荡,保证美国对欧洲安全等事务的主导权。当欧洲多国因地缘冲突深陷能源短缺、通胀高企等困境时,美国还借机在能源、军工等领域成为大赢家。
- ·监管市场逆风中,大火的增额终身寿险路向何方?
- ·赛富时跌7% 第二财季净利同比下降87%
- ·广东上半年社消零售总额增速呈“U”型反转,6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17.2%
- ·科创板史上最大金额询价转让落地,兴证全球等机构29亿接盘澜起科技
- ·专家:加快完善契合国企等各类型企业特点的估值方法,扭转国企在资本市场大幅“折价”的趋势
- ·7月份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1.2%
- ·美国30年期按揭贷款利率升至5.55%,创6月以来最高水平
- ·比尔·盖茨等美国富豪 为何纷纷买田种地?
- ·2022全球数商大会11月25日开幕 将发布数据要素市场6大成果
- ·李书福之子入主ST澄星 吉利新能源棋子获资本平台
- ·商务部回应美将7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
- ·净卖出超4亿!“防水茅”大跌近10%
- ·“无货源电商”培训导师挖了个坑, 我竟跳进去了
- ·期货大咖聊大宗:短期供给或继续收缩 预计有色将延续弱反弹局面
- ·出入境人员无需再申报核酸检测信息!海关总署最新明确,8月31日起启用
- ·欲征收镍出口税,印尼是如何一步步留住外资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