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工业增速有所回落:装备制造业韧性凸显 暖冬或将放缓煤炭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公布的月工业增数据显示,10月份,落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0%,备制增速较上月放缓1.3个百分点。造业不过,韧性从环比情况看,凸显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月增长0.33%,暖冬继续保持增势。放缓
分三大门类看,煤炭10月份,需求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月工业增制造业增长5.2%,落装电力、备制热力、造业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0%。韧性其中,电力生产增速由负转正,10月份发电66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
受访专家表示,10月份工业生产虽有放缓,但仍延续了复苏态势,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产出强劲,工业制造业结构持续优化。目前外需动能有所趋缓,但扩内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随着金融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房地产、以及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20条措施等政策的逐步落实,国内需求复苏有所加快,加之能源商品价格回落,国内保供稳价工作持续推进,位于中下游的制造业企业经营压力也将进一步舒缓,带动工业生产持续恢复。
内需复苏有望加快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受疫情多发散发、市场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有所放缓。但工业持续恢复态势总体上没有改变,表现出了较强韧性,增速仍比三季度快0.2个百分点。
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10月份全行业同比增长9.2%,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其中,产业链较长的汽车和电子行业分别同比增长18.7%和9.4%,与汽车行业联系密切的电气机械行业也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速达到16.3%。同时,绿色能源产品持续保持较快增长,10月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电池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4.8%、81.4%和69.9%。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分析,受疫情多发散发等影响,国内终端市场增长略显乏力,终端库存水平有所提高,生产供给比9月略有下降。不过,由于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的持续发力,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量仍保持增长势头 。由于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明年是否延续尚不明确,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即将推出,叠加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因此企业对市场预期存在不确定性,增加了明年生产经营计划制定难度,亟需宏观层面的引导。
此外, 高技术制造业生产加快引领工业增长。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较9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其中,在航天强国建设推动下,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3.9%;受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及医疗防疫物资需求带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16.6%、8.4%。
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6%,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12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5%,增速较上月放缓2.5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海外高通胀、政策收紧对需求抑制逐步显现,加之我国去年出口基数高,拖累10月工业品出口同比增速趋缓,但从出口绝对值看,目前外贸增长仍有韧性。随着国内防疫政策调整,扩内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国内需求复苏有望加快,加之能源商品价格回落,国内保供稳价、助企纾困政策持续推进,中下游行业的成本压力将得到舒缓,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进一步恢复。
“这些情况表明,尽管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但我国工业体系完整、规模优势明显,随着创新驱动增强,结构升级、质量提升态势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付凌晖强调,下阶段要落实好各项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措施,推动工业生产持续向好,保持稳定发展。
电力生产由负转正
随着工业生产的逐步稳定,电力生产增速也实现由负转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10月份发电66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上月为下降0.4%,日均发电213.2亿千瓦时。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也持续增长到68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较上月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47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
周茂华认为,发电量的增多主要与冬季用电高峰有关,而且部分高耗能产业的产能恢复也带动了相关能耗的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8%,均保持较快增长。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受到稳增长一揽子政策不断落地的推动,部分钢材品种需求仍有望保持平稳。但10月份全国粗钢日产已经呈现明显回落态势,并略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随着北方冬季来临,有效施工时间逐渐减少,淡季赶工需求有限释放,钢厂面临着成本端和需求端的双重挤压,较大的亏损压力仍将对钢厂的产能释放形成抑制。
与此同时,煤炭行业的生产增速出现明显回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速从9月份的7.7%回落至10月份的3%。10月份国内原煤产量为3.7亿吨,同比增长1.2%,增速比9月份回落11.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194万吨。
据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分析,当前国内沿海电厂的库存普遍较为充裕,电厂仅维持常态化采购,多数电企已经完成11月的采购量,因而短期内煤炭采购需求有限。此外,受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影响,非电行业的需求也较弱。
“煤矿先进产能加快建设,累计核准煤矿项目14处、新增产能6200万吨/年以上,推动进入联合试运转试生产煤矿产能约9000万吨/年,进一步夯实了煤炭增产保供的产能基础。”据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刘涛介绍,目前煤炭价格总体保持平稳。10月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年度长协价格719元/吨,较年初下降6元/吨,比长协最高限价770元/吨低51元/吨,稳住了电煤供应的基本盘,为保障民生用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周茂华分析,前三季度国内持续加大能源、原材料等保供稳价措施实施力度,国内煤炭能源库存已有明显上升,9月以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1.7亿吨以上,煤炭价格也较去年高位大幅回落,市场供求有望保持平衡情况下,煤炭产出有望回归平稳。
进入到11月中旬,北方多数地区启动供暖,政策保供力度也将不断加码。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在合同签订范围、签订要求、运力配置和履约监督上较之前的更明确、更合理也更具有执行力。
不过,今年的暖冬气候或将推后冬季煤炭消费旺季及强度时间。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煤炭网分析,下阶段最冷的时节在12月中下旬以及明年一二月份。近期采购需求略有增加,但不会改变市场格局。预计明年春节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才会出现极寒天气,使得需求转好,市场也会更加活跃。
(作者:缴翼飞 编辑:张星)
-
郑永年:中国如何引领下一波全球化?正邦科技吞激进苦果再亏76亿 资产负债率高达114%已濒临破产A股指数缩量回调,11月反弹行情还能延续吗?众安在线光环褪尽上市后累亏近21亿,阿里和腾讯相继减持年内套现18亿首款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在五地发行 最高利率可达4%生产“山椒鸡骨棒”含过氧化氢,重庆元派食品被罚超50万元全国供销社年销售额6.26万亿同比增18.9% 积极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全国大市场布局业绩一马当先 原油QDII基金继续“霸榜” 广发道琼斯石油指数人民币A、华宝标普油气等多只产品涨超80%易纲:阶段性工具有明确的实施期限或退出安排 在达到预期目标后可以有序退出丢掉苹果耳机订单?800亿果链龙头释放重大利空公告 业绩或现崩塌式下滑
- ·雅万高铁:让中印尼“友谊之花”再添芬芳
- ·有了业委会,物业麻烦就解决了吗
- ·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2》 开放是增进共同福祉最佳方式
- ·我国正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养老服务业拿什么留住年轻人
- ·经济日报:政企合力换来消费者心安
- ·全球ETF净流入额飙升 坏日子要到头了?
- ·乌克兰开建新的世界最大飞机安-225?澄清来了
- ·“0息”美容贷 小心有“诈”
- ·超级光伏电站、战略蓄水池,卡塔尔世界杯上有这些中国制造
- ·一签赚10万!年内最赚钱新股纪录再刷新,本周10只齐发,行业龙头云集
- ·河南网络辟谣平台:网传“某医疗器械公司法人代表刘红英为郑州市某社区书记”为谣言
- ·侨洋国际控股发布前三季度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904.4万港元同比增长5.73%
- ·机构:到2022年底用于智能手机的LTPO-AMOLED将同比增长94%
- ·光大保德信基金陶曙斌:高质量成长即最大价值 高端制造业迎来较好投资时机
- ·进博会上G60科创走廊组团干大事,协同发展指数近30%
- ·Nikola与ChargePoint宣布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 ·力求2023年实现“开门稳”!三部门部署振作工业经济,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 ·前三季度A股公司研发支出近万亿元
- ·海外重要“粮仓”纷纷告急 期货工具助力中国粮食保供稳价
- ·内蒙古10家煤炭企业被点名:书面承诺后价格仍超合理区间
- ·联手这家A股!“宁王”又有新动作:宁德时代、阿尔特、壁虎科技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多家知名机构增持
- ·喜茶奈雪等茶饮联合抵制外卖满减,“没利润”还是“变相涨价”?
- ·酒品第三方贴牌加工、高端白酒毛利奇低.... 更名后的岩石股份槽点不止这些
- ·险资获配公募REITs已超百亿 抢购难度提升二级市场渐受关注
- ·网易和暴雪,谁离不开谁
- ·第五届中国企业论坛企业家恳谈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