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5月10日,发改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委支会上,持龙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提问:《规划》提出“坚持创新驱动”的头企头组发展原则。请问我国生物经济领域创新能力如何?业牵《规划》在提升生物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是怎样考虑的?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表示,建创创新是新联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合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对于发展壮大生物经济来说,发改“创新”就是委支“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持龙抓发展、谋创新就是头企头组谋未来。为此,业牵《规划》将“坚持创新驱动”作为“十四五”发展生物经济的建创五个原则之首,强调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新联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科研攻关机制,加快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
王翔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经济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是科技突破不断涌现。青蒿素实现我国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目前在研的创新药数量居全球第二,在基因检测、超级稻、人工合成淀粉、疫苗等领域已形成比较优势。
二是产业创新持续活跃。近年来,生物领域成为投资热点,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生物企业占比达1/3,“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约8%。生物制造体量进一步扩大,现代生物发酵产品占全球70%以上份额。
三是区域集聚效应明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成为全国生物经济创新高地。约80%上市企业、90%国家一类新药、85%器械特别审批产品,来自这些区域。同时,生物技术有力支撑新冠疫情防控。
王翔同时表示,我国生物经济创新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原始创新能力仍较为薄弱,基础生命科学理论、底层关键共性技术、高端仪器和试剂、生物信息资源等积累不够,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仍不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还比较少,百年疫情冲击国际开放合作等不利因素。
王翔表示,《规划》坚持问题导向,从4个方面部署提升生物经济创新能力。
一是加快提升生物技术创新能力。瞄准重点领域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超前部署引领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生物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度,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开展技术创新。二是培育壮大竞争力强的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发挥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培育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壮大新型创新力量,支持建立产用联合体,加快研究型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鼓励建设行业研究院和创新发展联盟等。
三是优化创新发展的区域布局。引导创新资源向重点区域集聚,实施重点产业专项提升行动,先行先试改革举措,打造生物经济创新极和生物产业创新高地。推动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向高端化、国际化、平台化方向发展。
四是深化生物经济创新合作。鼓励国内科研机构主动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鼓励企业加快融入国际市场,推动重点产品走出去。建设对外合作生物产业园,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探索开展先进生物治疗诊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新华联:子公司长沙铜官窑被判向北京银行长沙分行偿还借款本息
- ·河南省商丘市政协原副主席朱明伦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北京一地降为中风险,两地降为低风险
- ·国铁集团明确“四保”目标 坚决完成铁路建设投资和新线投产任务
- ·如何维护金融安全?金融街论坛发布这份白皮书
- ·商务部:很多机电装备行业外资企业表示将继续加大在华投资力度
- ·农业农村部:将推动大中城市周边积极发展速生菜、芽苗菜生产
- ·复工率超70%!上海三大船厂,6月或再传捷报!
- ·上海数据交易所探索设立国际板,全国首个数商协会将揭牌成立
- ·北京: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延长缓缴期限
- ·温州一社区称不打疫苗老人停办居保、暂停低保?当地回应:个别工作人员误读
- ·獐子岛“扇贝跑路”案后续!600名投资者喊话索赔告上法庭,涉诉金额超亿元
- ·朝鲜外相崔善姬怒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美国的傀儡
- ·丰台全面落实静下来、不流动!居民非必要不出小区
- ·金发科技“至暗时刻”:实控人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医疗健康板块毛利率下降6成
- ·深圳率先立法:支持L3自动驾驶上路,凡公开道路皆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