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冬奥、冬奥会会徽设计者:已经设计过一套邮票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林存真,申冬设计在设计冬奥会会徽之前已经设计过一套邮票,奥冬奥那就是经设计过《春》,这是套邮2013年10月9日发行的贺年邮票,与高晴合作设计。申冬设计
林存真这个名字,奥冬奥将更多的经设计过和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者身份结合在一起。
林存真向北青报记者介绍冬奥会会徽的奥冬奥修改过程
中央美术学院7号楼设计学院五层角落有一个不起眼的房间,没有门牌号,甚至在楼道的引导牌上也没有它的信息。但就是经设计过在这个小屋子里,801号作品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修改,最终从数件入围作品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会徽。
12月初,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这间低调的工作室,采访了会徽设计者——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林存真,以及央美修改团队。房间很小:三张桌子,两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个柜子,就是这里的全部陈设。平淡无奇,甚至可以说不那么有“设计感”。但是,当你转过身去就会看到,门后方贴有满满一墙A4纸打印的冬奥会会徽修改稿。它们,提醒着来访者这里的与众不同。
截稿前一天完成作品创作
2017年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六,年味儿渐浓。正要进入放假状态的林存真,收到冬奥组委通知:“801号作品入围了”。
自己的方案得到冬奥组委认同,对设计师林存真来说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儿。去年7月31日,冬奥组委向全球发出邀请,征集会徽设计方案。而在此前,北京申办2022冬奥会的标志就出自林存真之手。2015年冬奥申办成功后,设计师的职业本能让林存真开始考虑:要继续参与会徽设计吗?
林存真所在的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国顶尖的艺术设计院校,对于冬奥会会徽设计,师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征集开始后,央美还特别举办了奥运设计论坛,与全球各地的设计师以及在校学生一起探讨奥运标识设计,这也激发了林存真内心对于设计的热爱,并下定决心继续参加征集。
2016年11月30日是会徽设计方案征集的最后一天。这天下午,林存真带着学生们来到会徽设计征集办公室提交作品。“截稿的头天晚上才做完,我这拖延症实在太严重了”,林存真回想起当时的经历笑着说。
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共征集到作品4506件。至此,801号作品正式成为4506件会徽设计方案中的一员。
残奥会会徽经历颠覆性修改
短暂的入围喜悦后,林存真意识到即将到来的才是真正的困难期。在通知801号作品入围的时候,冬奥组委同时也提出了修改要求和时限,而第一次交修改稿的截止日期就在元宵节后。2月3日,加密的计算机搬到了中央美术学院;2月6日,由央美设计学院院长王敏担任组长的修改小组,与林存真一起,开始了会徽方案的修改。这一天是正月初七。
801号作品包含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两个设计方案。其中冬奥会会徽以书法体的“冬”字为主要结构,这一思路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修改主要集中在色彩等细节。央美设计学院教授杭海一针见血地对修改指出了一个明确方向:“林老师作为一名女性,颜色的选择往往比较柔和,但冬奥会是一个运动会,颜色应当更加有力度,更显示力量。”
相比之下,冬残奥会的会徽修改则经过了更多次的“颠覆”。12月5日,在会徽修改的机密室,林存真翻出厚厚一沓修改稿对北青报记者说:“之前用过梦字、心字,但都推翻了。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还是飞字最好。”
“林一刀”的走火入魔
机密室墙上贴出来的修改稿中,有些是用纸张碎片拼凑出来的。对于这一细节,林存真和修改小组里1989年出生的年轻设计师陈翊筠都笑了。陈翊筠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私下里叫林老师为“林一刀”。原因是在改稿的过程中,林存真更习惯于在纸上动手:“看哪儿不顺眼,咔咔就直接上刀子了,然后再把觉得更合适的方案贴上去对比。”在“冬”字的修改上也是一样,厚厚一沓几十米长的卷纸,林存真一写就是一卷,从桌上拖到地上再延伸到门外。
一度,林存真的修改甚至有了“入魔”的状态。在陈翊筠的印象里,工作时候听到林存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行,这个不行,这个也不行”。设计师最怕的“改麻木”在林存真这里却变成了另一种体会:“一个图形改一百遍后,发现还能改好,今天的比昨天的好,这就很开心了。”因此,杭海评价林存真时说,她不像一个设计师,而更像一个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
当然,林存真在修改过程中也有崩溃的时候。今年2月15日就要交第一次修改稿,时间临近了她还没有改出满意的效果。“希望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但改来改去老觉得跟原稿脱离不开,”林存真说,“加上还要继续PK,改得不好可能就要被刷掉,压力很大。”这天晚上到了11点,林存真看每一张修改图都很难看,感觉快要崩溃了。机密室内气氛非常压抑,跟着一起修改的学生都不敢说话了。这时林存真意识到自己状态不对,便果断关上了电脑,说:“大家回去吧,我们明天再改。”
当晚,林存真求助了杭海教授,希望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一看。杭海认为图形有些碎,根据这一建议,林存真再次投入到方案的修改中。十个月后回忆起当时的崩溃,林存真说:“你是什么情绪,你的设计作品就是什么情绪。状态不对的时候就不要硬撑了,改不好的。”
8个月修改超过5万稿
林存真告诉北青报记者,最初修改作品的工作室并不在“机密室”,而是暂时借用了学院的一间会议室。“当时以为一个月就可以完工,正好开学,不耽误会议室的正常使用,”林存真说,“结果一个月到了,稿件的修改还遥遥无期,最后就腾出了这么一间小屋子,搬进来继续修改。”由于会徽的修改全程涉密,大家干脆就叫这间屋子为“机密室”。
来访者都被墙上贴着的修改稿所吸引了,但事实上,这一墙修改稿只是会徽修改过程中凤毛麟角的重点篇章。电脑里的数据才真正记录了这一艰辛历程:两个硬盘,338个文件夹,2499个文件,占据内存14.34个G。每张修改稿所占据的容量仅为不足300kb。这意味着,从2017年2月6日到2017年10月9日,修改稿的数量超过了5万张。
电脑里记录的10月9日不是终稿日期,而是另一轮修改的开始。从这一天起,修改的地点从机密室搬到了印刷厂。由于电脑版和实际印刷版的颜色会有偏差,尤其是会徽方案中有较多的渐变色,渐变色比较难控制,打印过程中会出现颜色差距以及渐变衔接不顺的情况。为了保证效果的完美无缺,修改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需要打印出来看效果,再进一步调整颜色。
这段期间,陈翊筠几乎每天都要往返于美院、印刷厂和奥组委之间。“美院是在北四环和北五环之间,印刷厂在六环,冬奥组委在西五环和六环之间,这三个地方相当于画一个三角,很远。尤其是从印刷厂到奥组委,基本是斜穿整个北京,是一条斜线,相当于最远的距离了,”陈翊筠回忆说:“有的时候修改比较多的话,在印刷厂一待就是一天。最长的一次从早上8点半到那儿,做到晚上将近9点,然后打印出来,再送过去。”
如今,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的设计方案尘埃落定。回望这一年,林存真非常感慨,做设计工作,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来研究一个图形,“这就像是我的一年图形进修课”。
文并摄/本报记者张小妹
对话
冬奥会徽设计难点在于“预见未来”
对话人: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者、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林存真
北青报:冬奥会会徽的整体造型是一个“冬”字,能谈一谈这一设计的灵感吗?
林存真:其实没有所谓的“瞬间灵感”。设计更多是一个研究性的工作,有灵感闪现的刹那,但更多的时间需要踏实下来,反复研究如何更接近完美。
之所以选择“冬”这个汉字,是因为汉字是最具表达力的元素之一。在奥运会这一国际平台上如何展现国家形象?汉字就是最好的文化自信。我们国家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这五千年的文明延续下来,汉字承载了最多的文化因素。
设计过程中最核心的元素是运动员,通过线条结构和色彩展现运动员在冰雪运动中的动感和力量。此外,冬奥会举办期间正好是我们的农历新年,所以也加入了欢庆和民间的元素。
北青报:设计中有哪些难题?
林存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会徽是同时发布的,两个会徽一起出现在大家面前,又都是以汉字为主体,很容易成为一个词语。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重新组成的这个词语的语意阐释。
还有一个难题,现在是2017年,冬奥举办是在2022年,五年后一定会有新的技术和新的展现方式,也就意味着会徽的展示有新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需要“预见未来”的设计。所以设计过程中,就把立体的、动态的应用,都已经考虑进来了。
北青报:奥运对您来说并不陌生,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的标识也是您设计的。两个标识之间也有着一种延续性,这对您设计会徽时有哪些帮助?
林存真:(摇头,笑)不,同一个设计师把申办和举办的会徽都做了,我觉得是个劣势。对于其他设计师来说,这是新的东西,没有条条框框。但对我来说,自己做过一次,这次要超越自己,做一个新的,很难。最难的就是超越过去的自己。
文/本报记者张小妹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南华期货总经理贾晓龙会见天府好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康俊一行
- ·商务部:加大应对疫情冲击缓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堵、断问题,积极推动加入CPTPP和DEPA进程
- ·蔚来又上市,这是第几回了?
- ·天津津南区划定封控区、管控区
- ·北京延庆新增1名核酸阳性人员,一地划定高风险区
- ·北京疫情发布会必读清单:新增感染54例 涉5区 北理工671人至隔离点
- ·七国集团承诺向乌克兰提供198亿美元援助
- ·要上市的读书郎 老板出自小霸王
- ·证监会李明:近两年公司治理专项行动中问题整改率超过95% 一大批显性问题得到解决
- ·常住人口增量全省第一!佛山凭啥成为“人气王”?
- ·工信部召开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部署推进电视电话会议
- ·花费4.5亿增资天然石墨矿 君禾股份估值之问
- ·实体经济需求增长是保持货币稳定的基石
- ·南财快评:LPR非对称调降,信贷或明显改善
- ·快讯:新华制药再度触及涨停 成交超12亿元
- ·南京放开限购第一枪“熄火” 房产中介:才发布两个小时就叫停了
- ·文旅部等多部门:引导露营营地规模化、连锁化经营 孵化优质营地品牌培育龙头企业
- ·中国银保监会就《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 ·“专柜售假”被判退一赔三,LV否认指控称已申请再审
- ·外汇局一揽子政策落地:促进外汇市场发展与开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 ·北京昨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感染者516例,朝阳区倡导市民继续减少流动
- ·“双一流”大学研究生报考增速放缓!考研培训市场向升学服务进化
- ·人民币中间价调贬103个基点,专家称近期汇率将在6.7~7.0宽幅波动
- ·“红通”孙锋被遣返:曾被称为“有前途”的行长,10年前携超亿元巨款举家“出游”
- ·11月22日重点数据和大事件前瞻
- ·关于核酸检测的热点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权威解答来了!
- ·中国电建:1月至10月新签合同金额为8761.4亿元,同比增长55.49%
- ·马斯克“大战”ESG评级,特斯拉被评级机构区别对待?
- ·公募行业重磅新规来了!薪酬递延支付不少于3年,基金经理递延支付金额不低于40%
- ·搅局者比亚迪海豹:动了谁的奶酪?
- ·特定养老储蓄试点正式启动 35岁以上的客户购买 单客购买上限为50万元
- ·券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迎五方面规范:三类信息入库,9月实施
- ·李家超感谢中央任命:将忠诚与坚毅地肩负使命
- ·与俄方说法不同!布林肯上电视“甩锅”俄罗斯:当年是他们决定不加入北约
- ·国家卫健委:急诊、透析室、手术室、分娩室、重症监护室要做到非必要不封控 保障患者救治
- ·5月20日0时至18时 天津新增16名阳性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