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实施创新型“碳替减”应建立“三支柱”体系
每经记者 刘嘉魁 每经编辑 廖丹
11月22日,碳替减2022中国资本创新(成都)峰会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启幕。国务本届峰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展研支柱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承办,究中建立以“凝聚资本力量助力创新创造”为主题,心原型围绕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副主金融创新激发产业动能、任刘资本聚集释放创新活力等话题进行探讨和分享。世锦实施
会上,创新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发表了演讲,碳替减围绕增量创新驱动的国务经济和金融转型,阐述了绿色技术创新对我国能源和经济绿色转型的展研支柱重要意义,介绍了进取型减碳战略的究中建立“三支柱”体系。
绿色技术创新是心原型绿色转型的核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中国能源和经济的绿色转型应该走怎样的道路?刘世锦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借鉴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正确理解和处理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一些新的增量初期个头小、影响弱,但活力强、成长空间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由配角转化为主角。
刘世锦阐述了现实中可观察到的三种不同的减碳类型,第一种是衰退型减碳,即通过少生产甚至不生产来减少、停止碳排放。第二种是增效型减碳,通过提高碳的生产率,用同样多的碳排放实现更多的产出,如通常所说的节能减排。第三种是创新型减碳,通过创新形成新的技术、工艺、方法等,在达到相同产出的情况下,实现低碳、零碳甚至负碳的排放,比如清洁能源发电。
他举例说,随着创新竞争加剧,价格下降,不少产品的绿色溢价已经为负,典型案例是光伏发电。过去十年间,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了80%~90%,目前已经低于燃煤发电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潜力。
“创新带来的成本下降,对整个能源转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极大增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能力。”他特别强调。
绿色转型的核心是绿色技术创新。“解开减碳与增长两难、实现减碳与增长双赢的钥匙是创新驱动的绿色技术替代和减碳成本下降。”刘世锦表示,绿色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要靠绿色技术驱动,大规模、系统性地“换技术”,实现绿色技术替代。
对于绿色技术应达到的三个目标,他认为,一是高技术含量和生产率;二是少排放,甚至零排放;三是和传统产业相比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
绿色技术创新引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创新型“碳替减”。何谓创新型“碳替减”?即依托绿色技术替代而相对减少的碳排放,也可称之为替代性减碳。
刘世锦表示,创新型“碳替减”在减碳的同时实现了增长,把二者的冲突关系转化为协同关系。增量部分的碳替减可以降低全局碳排放强度,存量部分的碳替减则可降低全局碳排放总量,这是实现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抓手。
同时他也认为,创新型“碳替减”在理论、政策和实际工作中获得的关注度还不够,缺少相应的价值评估和激励机制,不利于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未来在继续重视增效型减碳的同时,应尽快把创新型“碳替减”纳入碳减排的核算体系,统筹增量与存量、未来减碳与当下减碳、创新与安全,力争减碳与增长双赢。
实施创新型“碳替减”应建立“三支柱”体系
我们未来应如何进一步推动创新型“碳替减”?刘世锦建议,应加快制定以碳排放“双控”为目标、减碳与增长双赢的五年规划和远景规划。
具体到各地区,应加快制定新技术、在增量和存量中的有序替代,发挥已有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增长潜能充分释放的近期和远景规划,从而引导经济社会积极平稳地实现绿色转型。
关于前述三种减碳战略,刘世锦表示,衰退型减碳、增效型减碳均属于防御型战略,而创新型减碳则是进取型战略,也是未来主要的方向。
他认为,实施进取型减碳战略,应建立“三支柱”体系。第一个支柱是建立全方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创新型“碳替减”市场。这个市场包括绿电等绿色能源产品,也包括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高碳行业能够产生碳替减的产品,以及个人消费领域的碳排放权交易。
刘世锦建议,各地在起步阶段可以从实际出发,先建立“碳资产池”或者“绿碳银行”,开展创新型“碳替减”的核算和交易。如果市场或机制运行有效,可以向外地交易者开放,逐步演变为更大范围的区域市场乃至全国性市场。
第二个支柱是形成区域自主减排的责任体系。刘世锦表示,可以把长期的减排目标量化,分解下去。而地区和企业完成减排任务,可以采用三种办法。第一是自身直接减排,第二是生产“碳替减”产品,第三是通过市场交易购买创新型“碳替减”产品。
“创新型‘碳替减’市场与减排责任体系建立后,将会形成市场导向,促进减碳、增长、降本、提效协同推进的内在机制,实现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刘世锦强调。
第三个支柱是加快以碳核算、碳账户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他表示,加快在各个企业建立碳账户,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建立个人碳账户,在企业中推广ESG评估。同时,金融体系还可借助创新型“碳替减”开发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
对于进取型减碳战略“三支柱”体系,刘世锦建议,可在创新意愿强的省市、区县甚至开发区先行先试,给出一定的试错探索空间,取得成功经验并完善提高后,再行推广。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500334
- ·重磅!药品网售监管办法发布,对第三方平台、处方药网售影响有多大?
- ·龙源电力2022年累计完成发电量7063.3万兆瓦时 同比增长11.61%
- ·第十八届超级汽车论坛收官,专家称未来中国汽车年产销或超四千万辆
- ·专注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筛查与诊疗,芙索特获数千万元Pre
- ·全文|证监会上市部主任李明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上的发言
- ·“1888万”天价彩礼?当地回应:将发通告!刚刚,在岸人民币突破6.75关口!多股尾盘闪崩,啥情况?
- ·多元领先长期制胜 工银瑞信25只基金上榜晨星业绩榜前十
- ·央行公布2023年普通纪念币发行计划
- ·美股刹不住车?道指又跌308点,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1541亿元!国际原油也双双跌超5%,发生了什么?
- ·传日本央行下周或上调通胀预期 更多鹰派政策接踵而来?
- ·能源化工:中国需求前景转好,油价上涨
- ·深圳市商务局:实施阶段性支持商贸经济运行若干措施
- ·中美高层会谈密集展开,经贸国防成为焦点
- ·五度冠名美术界春节联欢会,五粮液称艺术家们对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 ·黑色金属:钢材低库存和强预期组合,等待节后需求明朗,维持3800-4200区间走势
- ·宝马车冲撞人群致5死13伤,无差别暴力离我们有多远
-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以金融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 ·红包大战熄火,春节黄金档渐成鸡肋?
- ·餐饮巨头赛百味据传要“卖身”?估值或超100亿美元
- ·光伏圈奇事!高管朋友圈秀订单,公司紧急致歉,深交所火速出手!
- ·iPhone 14 Pro机型交货时间拉长,摩根大通已下调苹果目标价至151美元
- ·康泰生物红利消失预亏超7600万近十年首亏 杜伟民大举营销不及预期财富缩水349亿
- ·“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九逝世 享年84岁
- ·【兴证策略】十大外资机构眼中2023年的A股
-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加快构建与国际相衔接的金融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 ·连降两年!桃李面包2022年净利6.48亿元,下滑15%